Covid-19 疫情的發生是我生命狀態一個分水嶺。很奇怪,在疫情發生以前,我對於自己未來的焦慮,比較是聚焦在工作或家庭上的組織與經營。但是現在的焦慮與擔心,是圍繞在台灣的地緣政治與世界局勢。
在2019年以前,又有誰能夠想到,一個病毒竟然會改變全世界人類的生活型態。當全世界好不容易走出病毒的威脅,緊接而來的就是人類與人類之間的戰爭。
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只要台灣被捲入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開啟。每個人面對恐懼的方法不同,而子玲跟我則是開始研究過去的歷史,尤其是台灣的戰爭史。我們想要更知道二戰前後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台灣又發生什麼變動?
今年烏犬劇場的許多創作,也都會從這些角度出發。
也許是巧合,今年金山高中給我們的主題,是卑南族的音樂家陸森寶(1910~1988)。從去年子玲拿到這主題以後,她食不下嚥、夜不能寐。金山高中的音樂老師譚媽給了一本孫大川編寫的《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她就一頭栽進過去一百年的歷史裡,特別是日治時代過渡到國民黨來台的那段歲月。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整個國際地緣政治的時代。
今年跨年夜的台東田野調查之旅,我們拜訪了陸森寶最小的兒子陸賢文。拜訪的時間點是下午,而拜訪完的晚上,就是台東鐵花村的最後一夜。鐵花村告別音樂會的主題是「再見大家」,這首歌就是卑南族陸森寶寫的歌曲。
陸森寶跟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實在距離太遙遠了,我們只能透過他兒子的口述歷史來拼湊那些片段的記憶。但是在長達4小時的對談裡,我彷彿也掉進70年前的時空。
過去我所接觸到的歷史,大部分都是原住民被不同政權迫害的故事。但陸森寶的故事很不一樣,他在日本還未投降以前,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你能想像他在當年能代表學校彈鋼琴歡迎日本天皇的弟弟,當演出完畢校長在介紹陸森寶時,他讚美道:「他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漢人,他是真正生長在台灣的人,他的能力比一般人強,他的名字叫BaLiwakes(陸森寶族名)!」
當日本人離開台灣後,他開始寫歌,在流傳下來的歌曲裡有卑南語、有日文、有中文。他寫的歌內容很廣,有的是天主教聖歌、有的是卑南古調、有寫到紅葉少棒隊⋯⋯等等。其中有一首歌被胡德夫翻唱過,歌曲名稱叫《美麗的稻穗》,創作的背景是國民黨來台之後的八二三砲戰。
要把陸森寶的故事搬到舞台上,在創作上是超級大的考驗。
當動機是自己民族的偉大復興,戰爭的種子就開始萌芽。
因為就傳統的故事題材裡,被迫害的故事比較能激發起觀眾的共感。尤其是跨越日治時代、太平洋戰爭、國民黨遷台、八二三砲戰到國民政府戒嚴的那個時代,我們聽過太多傷痛與離別的故事了。但陸森寶的故事截然相反,他活在那個動盪的年代,適應著那個時代,最後選擇用音樂記錄著他生活的每一個片段。
子玲說,她覺得陸森寶的音樂是一首首情歌。在這些情歌的背後是他對家人、部落與對這世界濃濃的愛。
「民族主義」一直是人類歷史裡重要的研究主題。每個國家或族群,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認同與歸屬,這是人性。但是,民族主義也有一個特性,當統治者想要動員族群時,「仇恨」是最快速、最龐大的動員力量,這也是人性。
當動機是自己民族的偉大復興,戰爭的種子就開始萌芽。
陸森寶傳唱至今的歌曲剛好相反,他用音樂在動員,用「愛」在動員。
很微小、很慢、很不知名,但是,我們人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