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犬排練間」第十期:關於未來我們知道多少
人類發展上第一波革命是從採集狩獵到農業時代 ; 第二波是工業革命 ; 第三波就是如今的資訊爆炸時代。在這幾十年的資訊發展,人類生活改變的速率,遠遠超越過去兩千年的進程。
烏犬劇場 2023 力作《Stoned Monkeys 麻嗨猴》將於2023/6/9 (五) - 2023/6/11 (日)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目前全場次售票中。
幾年前,朋友推薦我 Alvin Toffler1 的《第三波》2這本書,它是一本從人類發展史為理論基礎,討論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Alvin Toffler 寫完這本書是1980年,但直到40年後的今日,許多內容持續的在發生。
簡單來說,人類發展上第一波革命是從採集狩獵到農業時代 ; 第二波是工業革命 ; 第三波就是如今的資訊爆炸時代。在這幾十年的資訊發展,人類生活改變的速率,遠遠超越過去兩千年的進程。
Covid-19 疫情爆發的這兩年,許多書裡提到的變革加速的到來:比如說 Alvin Toffler 提到未來的工作是以家庭為單位,人類會有更多時間在家透過網路來工作。
隨著工作型態的轉變,過去工業時代留下來的教育模式也需要面臨變革。以往的教育體制像是工廠的生產鏈,我們在受教育的過程會逐漸成為社會的螺絲釘,每個人一輩子只要能把一件事做好就功德圓滿。
但,這是上一代的生存法則。在如今的時代,如果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那很快就會誕生被其他新的資訊、技術、或人工智慧取代的焦慮。
隨著第三波資訊時代演變,人類已經不可能透過掌握獨有的知識來掌控所有資源,如何分享與協作會比如何競爭還要重要。
昨天在圖書館閱讀最新《親子天下》的期刊,裡面都在討論台灣實驗學校的狀況、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專題式學習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他們拿美國小學的 PBL 案例做分享:一個老師用一整個學期的期間帶著學生研究「造船」。他們結合各種學科融入這項 Project,最後要學生兩個人一組用做出紙箱船,並且這艘船需要能載兩個學生在河上至少2分鐘。
PBL 的教學理念聽起來超棒,但在父母聽起來會毛骨悚然,因為如果自己的小孩沒有受到這種最新的教育那該怎麼辦?如果沒有受到這種教育孩子在未來會不會被淘汰?
要把自己小孩送去以 PBL 為教學核心的實驗學校會花多少錢與資源?一所實驗小學的老師能一直保持創造力與能量發展出更新的研究專題嗎?孩子被送去實驗學校畢業後還能考學測嗎?沒送去實驗學校的孩子在現今教育體制裡會不會被教育的更落後?(這些問題可以像樹狀圖一樣無限延伸。)
要知道,最近關於教育最紅的新聞,是教育部長潘文忠被質詢為何康軒國一課本使用中國用語「土豆」稱呼為馬鈴薯。(在台灣土豆指的是落花生)
這種「要小孩什麼教育才不會被未來淘汰」的焦慮,我發現是來自第二波工業革命時代的遺毒。
因為我還是把人類當成是生產鏈上的一環,並且要透過教育來進行階級翻轉,讓孩子在競爭中能爭取更上游生產鏈的位置。
隨著第三波資訊時代演變,人類已經不可能透過掌握獨有的知識來掌控所有資源,如何分享與協作會比如何競爭還要重要。只是正處在這劇烈轉變過程的我們,要扭轉這種價值觀是無比難受的事情。
可能還要三十年、五十年、又或一百年。但人類要相信地球是圓的可是花了整整兩千年⋯⋯
Thanks for sharing! Indeed the supply-chain education is outdated and stifles creativity. The concept of PBL has been around since the 16th century, widely debat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U.S., and now it's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that closely reflects the thought processes and skills needed in the 21st century. Would love to see how formal adoption in Taiwan (can't ignore that informal ones have taken place) will revolutionize the educational sp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