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犬排練間」第三十二期:幼兒的「生老病死圖」
靜靜地和五歲的女兒相處的時刻,她提醒了我:在妳小的時候,還記得為什麼來到世界上。現在妳也沒忘,不要再用複雜的東西去轉移話題,妳需要下的功夫,只有回到自己的心,其實妳知道怎麼辦的。
很多爸媽都喜歡講小孩小時候的事,即使「小孩」已經成中年人了還在講,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其中,他們最津津樂道的,是一張我用包藥紙畫的一張「生老病死圖」。起初,他們說那是我小班時候畫的,我自己開始當媽,手上有一名幼兒之後,發現三歲小兒無論在小肌肉發展,或認知能力上都不可能畫出這種圖。由於他們斷定那一定是小學之前的產物,妥協後我接受那可能是大班時期的作品。
無論如何,我雖然依稀記得畫圖時的感受,但已經不能想像當時的那個我,為什麼畫出這種圖了。不過,透過觀察自己的女兒,我還是很確定一個小小人兒心底,是藏著某種超越年紀的課題意識來到人間的。
最近,我開始教五歲女兒傳統武術的一套拳。我們談過很多關於學習武術的好處,她也很嚮往,但是學起來進度很慢,一方面是我還沒找到更好的教法,一方面小孩子要學一個生活中不常見的東西,就是很難安靜下來。
有一次,我們說好要在烏犬頂樓排練場練拳,她突然提出了一個沒試過的方法。
👧🏻 女兒:等一下,在練拳之前,我們有一件事要做。
👩🏻 我:喔?什麼?
👧🏻 女兒:嗯⋯⋯( 謹慎的思考 ) 我要先靜下來才可以學。這樣,妳跟我一起先靜坐一分鐘,然後做一套綿羊班的幼兒瑜珈。
神奇的是,我陪她做完一趟。她真的整個人安靜下來,不再跳上跳下跑來跑去,動作的品質也完全不一樣。
透過觀察自己的女兒,我還是很確定一個小小人兒心底,是藏著某種超越年紀的課題意識來到人間的
👧🏻 女兒:現在可以了,我們來學連步拳吧,今天學三個新動作。
我想這小小人兒,對自己原來是有要求的,除了對自己的心性有一定的了解,還能夠去安排如何達到想要的狀態。作為一個陪伴者,有時我只需要去傾聽她,讓她也能傾聽自己的心。
這段日子,「人終將一死」的察覺,越來越常闖入我的腦袋。
人類很聰明,很「偉大」,我們搞出很多東西,包含戰爭,和因它而生的強大令人瞠目結舌的科技,我們的研究目不暇給,好像帶來很多的「確定」。但事實是,對吧,事實是,唯有「人終將一死」是我們唯一確定的事。但關於這一點,我們卻知道的這麼少,更慘的是,還熱衷編造出各種迴避這個焦慮的活動和信念,簡直像是把暑假作業拖到開學前一秒,是否到將死之際我們才要驚覺呢?
「生老病死」是一個常識,越是重要的常識,越容易讓我們擺到一邊,想說等有空再來思考。然而,這種「存參」的後果,卻是對存在焦慮的來源,不斷在「向外」尋找解方,進而騷擾我們的專注力與睡眠,如此日復一日,反倒把清明的心性被晾在一旁。
靜靜地和五歲的女兒相處的時刻,她提醒了我:在妳小的時候,還記得為什麼來到世界上。現在妳也沒忘,不要再用複雜的東西去轉移話題,妳需要下的功夫,只有回到自己的心,其實妳知道怎麼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