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犬排練間」第八十七期:在皺摺處,我們相見
不再能以「世俗地圖」的方向感生活,想像起來,就像掉入了直線縫隙中的皺摺一般。那裡頭有什麼呢?我無意去美化它,也不願帶著廉價的憐憫。只是想,在皺摺中相見的時刻,有許多尊重祝福和一起開懷的時刻吧!
我是一個路癡。是吃喜宴時去上個廁所,80%機率走不回餐桌的那種。諸君可以想像,多年前我發現 Google Maps 有實景導航功能時,有多麽心懷感恩 。不過,實景導航的座標提示是有點羞辱性的(出於我某種自輕的心情😵💫)。在手機螢幕裡,它會你身處的實際環境裡出現一個箭頭,箭頭之巨大,稍微超過使用者的需要了,再再提醒我認路是一個需要增進的技能。但我又無可救藥的,滿享受迷失方向時發現的人事物。
就像一般收到的鼓勵,例如:「繼續前進!」「加油!你們正在往上爬。」聽到這些話語,在感受到關心與肯定的同時,我也常控制不住地在心中跑出「前進是往哪裡前進?」「往上爬是要爬到哪裡?」這些想法。
今年下半年起每個週二的下午,我會去職能工作坊教課1。學員們大部分是思覺失調的成人。在疫情前,我曾受邀去開課一段時間,以身心放鬆的肢體課程為主。雖然課堂整體狀況都很不錯,我也收獲不少。但當時,總覺得自己應該要做更多研究,還要去增能才真正有資格去教課,經常對此耿耿於懷。
今年再度受邀去教課,這次辦公室希望我純粹帶學員戲劇課程,讓自願參與機構對外演出的學員,上台時能更有信心。上了三次課後,辦公室打來說希望我去上更多堂課。
「謝謝你們邀請!但是,這樣的課對他們有幫助嗎?」
「有啊!學員都非常喜歡!而且光是那三堂,他們上台的表現就進步很多了。」
有了這個對話,我決定不再鑽牛角尖。學員有喜歡有想學,我就把我會的,好好地跟他們分享,由參與者自行決定這堂課對他們的意義。
跟這群特殊的學員一起工作,是有挑戰的。參與者可能看來眼神較渙散、動作語言遲緩,或者有屬於個人的隱性需求。因此我必須使用適合的語言、語速,細心觀察哪些事會引發學員的不舒服,且以更多且專注的能量去帶領。課程前,我會提醒自己察覺自己對所謂「精神疾病」先入為主的雜念,調慢時間感,也把呼吸調得很細,確認當堂課的目標,進入每一秒和學員以意念交流。
幾堂課下來,我帶著學員做聲音身體訓練,並從導演的角度來看幾種調度技巧。雖然猶豫過,但我決定相信他們的能力,不放水地遞增難度。不再糾結「對他們是否有幫助」後,我超級享受課堂現場!可能因為已掉出了社會常軌,反而沒有包袱,他們學習起來直接熱誠,不吝嗇為自己和他人的進步大歡呼,還能如數家珍地記住我要求的要點。有時學員忍不住想跟我聊天,還會有其他人催促:「沒時間聊了,我們趕快學今天的東西!」
其中,我最喜歡兩種時刻。一個是練習時逗笑了彼此,笑到岔氣 ( 差點忘記有學員本來是有中風的,反正笑最狂的也是他 ) ; 以及每次結束時,看到他們工作一堂課,變得專注且晶亮的眼神。
學員的穿著,都留有一些過去身份的線索,有時我不免會好奇他們的「過去」。有學員和我說以前曾是藝術策展人,有人是從美國回來的,也有學員的穿搭看來像某種中階主管。
在此之前的日子,他們之中的某些人也是在努力「前進」或「向上爬」嗎?
如果是,不再能以「世俗地圖」的方向感生活,想像起來,就像掉入了直線縫隙中的皺摺一般。那裡頭有什麼呢?我無意去美化它,也不願帶著廉價的憐憫。只是想,在皺摺中相見的時刻,有許多尊重祝福和一起開懷的時刻吧!
如果是我在那樣的狀況,這會是我需要的。
社區職能工作坊的設立對象是為曾經遭遇精神疾病困擾,經過醫療與復健後,症狀穩定的康復者,以及目前已能嘗試在院外自我照顧生活不需要住院者,提供各項職能治療及必要的生活復健訓練⋯⋯並協助尋找工作機會。(引用自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官網)